瀏覽次數:616作者: 市委信息發布 信息來源: 中宣在線發布時間:2022-03-07 |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全國兩會期間,國際商報記者就區域協調發展相關問題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宣城市委書記孔曉宏。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宣城市委書記孔曉宏 徐國康攝
筑起平臺、舞臺、基臺
孔曉宏表示,按照安徽省委賦予宣城市“建設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的總定位,宣城市上下拉高標桿、搶抓機遇、奮發作為,加快打造新高地、爭當排頭兵,構筑競爭新優勢、拓展發展新空間,與滬蘇浙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主要取得三個方面成效。
一體聯動的“平臺”更加多樣:宣城市先后入列長三角中心 區城市和G60科創走廊,成為南京都市圈重要組成部分和杭州都市圈觀察員城市。
發展合作的“舞臺”更加高端: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宣城聯動創新區、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成功獲批,宣城綜合保稅區項目開工建設,寧波舟山港宣城國際陸港加快建設。
縱深融入的“基臺”更加厚實:去年宣城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33.9億元,增長10.1%,增速在長三角41個城市中位列第4位。
“圈圈相連”促合作
“宣城是安徽省內為數不多的‘雙圈籍’城市。近年來,我市依托左右逢源的地理區位,充分發揮‘雙圈’疊加優勢,進一步打破圈內的行政邊界,著力構建‘大圈’帶動‘小圈’、‘小圈’撬動‘大圈’,圈圈相連、環環相扣的發展新格局。”孔曉宏說。
在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方面,宣城市與都市圈成員城市共同簽署《共同打造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框架協議》等10個合作協議,共同發布《南京都市圈創新合作(鎮江)宣言》,圍繞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快聯快通,產業專業化分工協作、錯位發展以及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在積極推進加入杭州都市圈方面,宣城市積極參與編制推進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設方案;與杭州市蕭山區共建的宣城新塘羽絨產業園,被譽為“傳統產業轉型的典范、浙皖區域合作的樣板”,已入駐來自浙江蕭山的羽絨及相關企業24家,設計年產羽絨毛15萬噸,并被安徽省政府授予首批“省際產業合作園區”稱號。
此外,宣城市還深化共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我們舉辦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新能源產業聯盟大會,宛陵科創城列入G60協同創新平臺,寧國經開區入選G60科創走廊產業合作示范園區、產融結合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孔曉宏介紹說,“宣城(上海)科創中心正式落戶上海松江,長三角‘一地六縣’人才綜合體暨人力資源產業園開園。”
推動省際毗鄰區域建設
2020年6月,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一市三省就共建“一地六縣”合作區形成高度共識,并納入會議紀要及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重點合作事項。宣城市以蘇皖合作示范區為先導,先行先試、實干快干,推動“一地六縣”起步起勢。
“我們積極推動與無錫、常州、湖州及上海光明集團等,在交通運輸、生態環保、市場監管、數字長三角等28個方面建立一系列專項合作機制,簽訂合作協議62個。”孔曉宏表示,宣城市將堅持以蘇皖合作示范區為先導,全力推動“一地六縣”合作區建設崛起成勢,為加快建設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兩會,針對加快推動長三角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孔曉宏也帶來了建議:一是支持蘇皖合作示范區建設,在用地空間、政策、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支持傾斜;二是支持長三角(湖州·宣城)產業合作區建設,打造省際毗鄰區域聯動和產業合作發展示范區;三是將“一地六縣”合作區建設納入長江經濟帶國土空間規劃。
“推進蘇皖、浙皖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有利于助推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向縱深邁進。”孔曉宏說。(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