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4496作者: 市委信息發布 信息來源: 中宣在線發布時間:2021-11-22 |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形成了生態立市、工業強市、創新活市、文化名市、開放興市的發展戰略。在剛剛閉幕的市第五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孔曉宏在報告中圍繞打造文明和諧的民生幸福新高地再次提出了“推進文化名市建設”的戰略部署。為此,一個核心問題就擺在我們面前:如何創新性繼承,創造性轉化,讓宣城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宣城,皖南腹地,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是中國文房四寶之城,徽文化重要的發祥地,經過幾千年的積淀傳承,已經形成了厚重的宣城文化。其中,像宣紙、宣筆、徽墨(八寶五膽墨)、徽菜、敬亭山、謝朓樓、桃花潭等文化符號可謂名揚天下。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使宣城榮膺了安徽“南宣北合”的稱號,為今天宣城文化名市戰略奠定了扎實的根基。
但是,文化是有時代性的,優秀傳統文化不能故步自封、裹足不前,只有與時代特征、時代課題深度融合,推陳出新,才能充分發揮文化的功能,讓它變成滋養大地的陽光雨露,產生廣泛、深厚、基礎性的軟實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結合宣城實際,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第一,開展對宣城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研究,提煉宣城文化的核心內涵和標桿性文化符號。根深才能葉茂,深入才能淺出。宣城文化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十分豐富的內涵。要進一步加大宣城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研究,深入挖掘其中的優秀元素,進行科學地分類,提煉出具有宣城特色的核心思想。要著重研究徽文化、移民文化、詩歌文化、文房四寶文化等在宣城的歷史演進、突出成就、深遠影響、時代價值,進而提煉出具有鮮明特色的宣城文化。為了使宣城文化更好地深入人心和得到廣泛傳播,要確立宣城最具特色、最有影響、最具標桿意義的文化符號。筆者認為,宣城的文房四寶文化,特色鮮明、積淀深厚、名揚天下,當之無愧地可以作為宣城文化的標桿。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序幕由文房四寶揭開,第一組表演的背景使用“畫卷”,向世人宣示了文房四寶的卓越魅力。今天,無論國家有關部門授予的是何稱號,但宣城作為文化層面意義的“中國文房四寶之城”已經深入人心。其他文化是宣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代表性與文房四寶文化相比都“稍遜風騷”。筆者認為他們的關系應該是:文房四寶文化是旗幟,徽文化是根基,移民文化是紐帶,詩歌文化是花朵。2014年概括的宣城干部精神“千錘百煉、精雕細作、剛柔相濟、百折無損”就是由文房四寶文化而發端,可以此為基礎,集思廣益,結合時代特征,提煉出更加精準的宣城文化內核。
第二,積極探索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社會生活的可行路徑,使其為宣城文化名市發揮新作用、做出新貢獻。當代中國的經濟基礎、社會結構、發展目標、國際環境等重要方面與古代中國相比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傳統文化很多思想觀念和表現形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必須在內容與形式上轉化、創新。在內容上,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理性平和、以德服人、天人合一、家國情懷、格物致知等傳統價值理念與新時代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在形式上,要對傳統文化形態推陳出新。既要有反映時代特征、回應時代心聲的好作品大量涌現,也要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傳播,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走入群眾的生活中,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尤其讓年輕人喜聞樂見。在傳播上,要充分發揮微博、微信、抖音、廣播電視等各種媒體的綜合效應,讓宣城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筆墨紙硯、徽菜、皖南花鼓戲、皮影戲、徽劇等傳統文化形態都要緊密結合時代實際,推陳出新。
第三,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文化事業和產業的繁榮是文化強市的硬指標,只有形成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才能稱得上名副其實。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突出以下方面:其一,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支持各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現省級文明城市全覆蓋。通過創建,完善社會治理,提升人的素質,美化宣城面貌,提升宣城形象,讓宣城真正成為長三角的花園城市,皖南大地上一顆美麗的明珠。其二,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的保護活化利用,實施皖南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特別要加強對文房四寶技藝、皖南花鼓戲、徽劇等的保護和扶持。其三,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成文化藝術中心。加強各類文化場館的管理和利用,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經常性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積極組織各種群眾性文化活動。其四,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切實建成皖南國際旅游示范區,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長三角生態文化休閑康養旅游基地。宣城文化資源很多,個體體量不大,但好品質的資源很多,必須樹立系統觀念,整合文旅資源,充分吸收外資,實施文旅融合,拓展文旅業態,創新經營模式,把傳統文化資源用足、用活,小而精、小而美,在宣城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布優質文旅項目。
為了使“兩創”工作取得積極成果,一要各級領導高度重視,二要職能部門積極履職,三要嚴格實施規劃,四要加大投入,五要持之以恒,六要勇于創新,七要健全機制。要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拿出剛性舉措,確保干出實績。(胡德茂)
?。?ldquo;宣文化大家談”歡迎投稿,投稿郵箱xcrb2831869@163.com)